完結
關燈
小
中
大
完結
朝臣關於對姜松的處置, 私底下頗有微詞。
畢竟姜松的身份在那兒擺著,一個在前朝做了二十七年太子,又成功登上前朝皇位, 且和今上有血緣關系,能力不俗之人。
最關鍵的是前朝覆滅, 非姜松之罪,甚至姜松為了挽前朝於大廈將傾, 做出了許多努力,他的能力朝臣們有目共睹, 他在朝臣們心中堪稱完美太子, 他在朝臣心底究竟有多少分量,誰都不敢輕易去賭。
這樣一個人,秋東要是直接殺了他,朝臣雖然心有不忍,但能理解。
秋東不忍殺,封個慎思親王,圈禁在京城, 使其此生不得重見天日,既全了兄弟之情, 又彰顯了仁義, 勉強算個下下之選。
可秋東直接給前朝太子極大信任, 封鎮北王, 統領鎮北軍, 相當於將他的咽□□給前朝太子守護, 這完全是刀尖上跳舞, 很多朝臣心裏是極力反對的。
至於那些人最終沒有選擇阻止,而是默認此事發生, 甚至親眼目送姜松帶著大批人馬離開京城,心裏究竟打的什麽算盤就不好說了。
關於這點,秋東明白,朝臣也明白。
朝臣有各自的立場,站在朝堂上,代表的是他們身後家族,師門,或者說團體的利益。秋東還沒天真到覺得他的人格魅力閃閃發光,所到之處讓朝臣們為之拋棄雜念一心追隨他走。
有分歧是正常的,有人的地方就有利益糾葛,他這個掌舵人因勢利導就行。
君子有君子的用法,小人有小人的用法,若這個朝堂只剩下君子,才真真是一件可怕的事。
秋東牽著蔓蔓的手,叔侄二人站在城墻上,目送阿兄的車隊一路消失在灞橋盡頭。
一陣輕風過,蔓蔓大大的打個噴嚏,瞬間眼淚汪汪,要哭不哭的樣子,癟著嘴悶不吭聲。
秋東彎腰將人抱起,在宮人的陪同下,緩緩下了城墻,乘坐轎攆往王宮方向去。
“想哭就哭吧,舍不得父母是人之常情,在小叔這兒還客套起來了?”
蔓蔓難過的用頭頂小叔胸口,聲音悶悶的:
“不行,他們說往後小叔您是陛下了,蔓蔓要乖乖聽話,否則陛下會生氣,陛下生氣都很可怕。”
似是想起為數不多記憶中關於老皇帝生氣的場景,蔓蔓應景的在小叔懷裏打了個寒顫。
秋東輕笑,小家夥還挺有心眼兒,沒把背後之人給賣了。
可如今森*晚*整*理整個王宮還有哪個不知死活的敢在蔓蔓跟前說這種一聽就是挑撥離間的話?除了蔓蔓的親生母親。
站在大嫂的立場上,舍不得一雙兒女,自然有萬千需要叮囑的,摸不準他這個新帝的脈之前,如此叮囑孩子原也沒甚麽問題。
秋東輕輕拍打小家夥後背,聲音溫和:
“沒關系,現在只有咱們兩人,你可以在小叔懷裏偷偷哭,小叔保證不會告訴任何人。你忘了嗎,小叔對你的疼愛和你爹爹是一樣的。”
蔓蔓當然不會忘,要不然今天就不會是她跟著小叔來給阿父阿母送行,偏將阿弟成成留在王宮內。
但她也記得阿父臨走前的叮囑,知道小叔如今做了陛下忙得很,不能時刻纏著小叔玩鬧,於是很懂事的表示:
“就哭一小會兒,蔓蔓保證。”
“嗯,哭吧。”
等鑾駕回了王宮,蔓蔓早在秋東的懷裏睡熟了。
秋東輕手輕腳將人安置在偏殿榻上,命宮人小心守著,這才去前面處理那一攤子事情。
烏城早已等在前殿,秋東擺擺手叫他免了禮數,直接問:
“有結果了嗎?”
烏城神色嚴肅,雙手將一份名單交到秋東手裏:
“涉嫌此案之人已全部秘密關押。”
秋東展開一瞧,對出現在名單上的人並不意外,只是多少有些可惜。
名單上竟然有三分之一的人,是當初在白虎城時,樂老和費老從各地請回來,跟隨他一路從北邊兒殺回來的,說是他的嫡系也毫不為過。
可這些人此次也跟著朝中那些人一起,意欲將鎮北王截殺在去北境赴任的途中。
烏城見秋東面色不好,猶豫開口:
“陛下,名單上那些前朝老臣想對鎮北王出手臣能理解,要麽是趨炎附勢妄自揣測聖心之輩。”
以為陛下那般厚待鎮北王是不得已為之,是做給王後看,做給前朝老臣看,做給天下人看,因而試圖用鎮北王的性命邀寵於陛下。
“要麽是鎮北王手裏掌握了太多他們的把柄,鎮北王活著一日,他們在朝中便一日不得安寢。
此二者皆死不足惜。可臣相信劉虎他們,是真心為陛下考慮……”
秋東沒讓他把話說完。
能說什麽呢,劉虎是一路從定國軍就跟著他的老人了,戰功赫赫,對他絕無二心,可正是因為這份衷心,便使得劉虎打從心底裏認定鎮北王此人不該存在。
斬草不除根,後患無窮。
在劉虎看來,他是拼了身家性命,為陛下鏟除後顧之憂。
秋東甚至可以肯定的說,不止劉虎如此認為,包括樂老他們亦然,否則劉虎的行動不可能如此順利。
此次事件,說不好是劉虎利用了前朝老臣,還是前朝老臣裹挾了劉虎他們,總之雙方一拍即合,造就了如今的局面。
但秋東早已不只是定國軍的統帥,在定國軍中尚且不能允許有人打著為他好的旗號私自行事,何況如今?
今兒有人覺得為他好,可以私自截殺鎮北王,明兒就有人敢覺得為他好,幹涉更多。
這個口子一旦打開,後果不堪設想,帝王的權威不容質疑。
秋東背著手在烏城跟前轉了兩圈兒,便讓烏城明白此事對秋東而言有多為難,相識這般久以來,烏城還從未見過秋東如此舉棋不定的時候。
烏城內心惴惴,一咬牙,站起身,小聲道:
“陛下,不若臣親自出面,送劉虎他們上路吧?”
秋東搖頭,偏頭問烏城:
“其實在你看來,劉虎唯一的錯是行動太過莽撞,被朕提前發現了端倪吧?朕知曉包括樂老他們,都認為朕此舉太過托大,將身家性命與江山視如兒戲,極為不智。”
所以劉虎他們半道截殺鎮北王的計劃,是在滿朝文武默認下進行的。
烏城沒吭聲,默認了。
他明白陛下與鎮北王之間的兄弟之情,鎮北王於陛下而言,亦兄亦父。若鎮北王是個卑鄙小人還罷了,他此刻還能理直氣壯的勸陛下一句——
江山為重,大局為重!
可鎮北王在品性上堪稱君子,能力上也挑不出錯,要他開口勸陛下為了江山穩固,親手賜死鎮北王,這種事他還真做不出來,甚至滿朝文武也沒人願意去做這個惡人。
這個道理秋東自然也明白,甚至他本人並沒有烏城所看到的那般為難。
打從做出讓阿兄真的手握重權,鎮守北境的決定後,他就預料到了如今的局面。
不止是他,包括阿兄本人也明白他即將面對的是什麽。可以想見軍中不服阿兄者眾。
既然早知如此,依然堅持,自然有各自的道理,雖然他們兄弟二人所想可能並不一致。
姜松是能確保他對朝廷並無反心,內心坦蕩,故而一往無前。
而秋東是無意在此成家生兒育女,打從一開始阿兄的孩子便是他的繼承人。
外人不能理解姜松的想法,更加無法理解秋東的想法。這種事也只有時間才能給出最終答案。
秋東似是終於下定了決心,拍拍烏城肩膀:
“劉虎他們的心意朕明白,可他們犯下的事夷三族也不為過,朕若因此降罪他們,你們卻也無人服氣。
這樣吧,劉虎不是懷疑鎮北王對朕的衷心,對朝廷的衷心嗎?就讓劉虎等人隨鎮北王遠赴北境,親眼看看鎮北王對朕,對朝廷的心究竟是黑是白。”
烏城先是一驚,再是大喜,忙躬身感激道:
“臣替劉虎等人謝陛下開恩。”
雖然劉虎他們的計劃早被陛下暗中識破,未能成行,可這不代表他們所犯之罪就能減輕,有眼下結局,已經是他能想到最好結果了。
如此一來,劉虎會覺得陛下還是信任他,甚至是偏心他,把他當成心腹,將他貶去北境其實是起了監督鎮北王的作用。
可換個方向去想,劉虎追隨陛下南征北戰,功勞不小,原本能封妻蔭子,前途大好,說不定將來還能陪葬忠臣陵,保家中子孫三代富貴無憂。
如今被發配去北境,且是在被他狠狠得罪過的鎮北王手底下過活,何嘗不是一種深刻的懲罰?
不過這些烏城是管不了了,最多看在袍澤的份兒上,幫劉虎照顧好家小,不叫被人欺淩。
秋東擺擺手,低頭繼續處理折子:
“去吧,朕就不見他們了,你替朕送送,叫即日啟程。”
烏城腳步輕快的離開,秋東輕笑一聲,將手中寫的花團錦簇溜須拍馬的折子打回去。
若作為鎮北王的阿兄連收服劉虎幾個刺頭的手腕都沒有,何談掌管整個鎮北軍?
都以為劉虎會在鎮北王麾下受折磨,可秋東相信他兄長這點容人之量還是有的。
劉虎等人可以輕拿輕放,因為處置的重了,會讓一路追隨他走來的人寒心。可與此同時,秋東也得給某些人心頭緊緊弦。
“傳召樂重恩大人,命他主審此案,著大理寺與刑部聯合清查,此次參與者,一經證實,嚴懲不怠。”
大太監樂喜眼皮狠狠一跳,恭恭敬敬出了太和殿大門,才敢抹一把額上滲出的冷汗,小跑著去傳旨。
這朝中要變天了!
都以為陛下初初登基,對前朝老臣多有優待,委以重任,眾人便覺得他好脾氣,因而忘了陛下可是屍山血海裏殺過來的,最不缺殺伐果斷之氣。
這下好了吧,連他一個做奴才都明白,在主子手底下做事,最緊要的就是聽話,主子的喜怒哀樂便是奴才的晴雨表。
做奴才最忌諱的便是打著替主子著想的名頭,私自為主子做主。
誰要是覺得主子糊塗了,自個兒比主子還英明,擅自替主子做出決定,那大概說,距離死期不遠了。人傻不可怕,乖乖聽話主子總少不了賞一碗飯吃,就怕那等自作聰明的糊塗蛋,這下完犢子了吧!
哎喲,這回不知道要掉多少腦袋,他還是趕快去宣旨,別耽擱了陛下的事為要。
樂重恩接到旨意的同時,消息也就在朝中上下傳開了。
所有人都從陛下的只言片語中感受到了他的怒氣,在驚訝陛下對朝野內外把控的同時,不得不夾著尾巴做人,生怕被牽連其中。
風聲鶴唳。
即便如此,朝中每日還是有人被大理寺請走,誰都不曉得那些人在大理寺的嚴刑下會招供出什麽,行走坐臥都戰戰兢兢。
再無人敢小看負責主審此案的樂重恩,也無人覺得他年紀輕輕身居高位,是陛下偏袒,是受了家族恩蔭。恨不能遠遠躲著這個煞神走。
樂重恩更是忙的腳不沾地,連著月餘不著家。
這日他好不容易被家中老仆請回家,在書房見到的是神色端肅的祖父。
樂家老爺子自問歷經三朝,跌宕起伏,什麽大風大浪都見過,也被這段時間孫子折騰出的動靜驚的不輕,他開門見山問孫子:
“如今老夫也算看出來了,鎮北王乃陛下逆鱗,有人動了他的逆鱗,他如今是誰人的勸諫都聽不進去。
可重恩啊,如此下去是要動搖朝綱的,不論陛下是要讓眾人看清他的底線,還是借此清除朝堂蛀蟲,都操之過急了呀!”
樂重恩坐在祖父對面,仔細為老人家斟一盞茶水遞過去,緩聲道:
“何來操之過急?”
老大人用飽經世事的語氣道:
“從朝中到地方,一下少那般多人,朝堂是會停擺的!老夫知陛下看不慣朝中那幫蠹蟲久矣,但這得講求一個穩,能叫政權平穩落地,比什麽都重要!”
再者說,孫子此舉得罪的人太多了,滿朝樹敵,對孫子將來的發展而言,並非好事。
樂重恩看出了祖父的未盡之言,卻道:
“鎮北王在離開前,將杜恒等人留給陛下,您怎知他沒留下其他東西呢?”
那杜恒可是鎮北王妃的娘家兄弟,為鎮北王出生入死多年,鎮北王對其信任非常,他本人站在那兒,很多時候就能代表鎮北王的意思。
有那些人支持,京中亂不起來。可見鎮北王與今上的關系,比眾人私下忖度的要親密許多。
“何況,孫兒從不覺得這天下缺了哪個就真會停擺,您或許還不知曉,陛下早就已命人舉薦各地有為之人,一旦哪裏有了缺口,立馬就有人補上。”
老大人欲言又止。
樂重恩起身,沒叫他把話說出來,緩緩道:
“祖父,在您看來如此得罪人之事,您覺得為何會落在孫兒身上?您可知費府那邊,每日都能接到來自宮裏的賞賜?陛下的意思還不明顯嗎?”
不過是費家作為鎮北王外家,並未參與此事,且在察覺事情有異後,第一時間進宮面聖。
而樂家,選擇了隔岸觀火。
本以為隔岸觀火能全身而退,可如今瞧著,陛下那裏是容不得左右逢源的,火還是燒到了樂家身上,命他主審此事,就是對樂家的敲打。
本朝第一大案,從朝堂到地方,涉案大小官員共計五百四十八人。
秋東一聲令下,全部人頭落地,菜市場日日砍頭,足足兩月過去,空氣中還殘留著揮之不去的血腥氣。
知情人對其三緘其口,諱莫如深。
史稱“嘉和要案”。
因為涉及的當事人之一乃鎮北王,身份敏感,就連記錄起居註的官員都對這段描述采取了春秋筆法。
官員不敢多言,民間對真相知曉一鱗半爪,經過各種傳播和加工,衍生出無數版本的猜測演義,一代代流傳下去。
正史中,慶朝開|國皇帝和任何一個朝代的開|國帝王一般無二,都有傳奇的經歷,大刀闊斧進取的手腕,文治武功令人信服,一舉一動都散發著讓群臣自願跟隨的魅力。
以及他終生未娶,早早過繼了據傳是他兄長家的孩子做嗣子,將皇位順利傳給侄女,且侄女繼承了他的理念,繼續實行他留下的改革和制度,共同開創了一代盛世先河的舉動,都為他的傳奇經歷再添一筆。
知道真相之人三緘其口。
在歷史眾多開國皇帝中,武帝秋東也是值得後人不斷探究的六邊形帝王。
然而在野史中,這位開國帝王和前朝皇室有著剪不斷理還亂的關系。
雖然隨著時間的流逝,當年的知情者和見證者逐漸退出朝堂,清楚這一段關系過往之人也化為塵土。
可人們對那段過往的探究卻從未停止,終究有只言片語流傳除去。
民間關於慶朝開國皇帝秋東,乃姜末幽帝第二子,姜末明帝之弟的傳聞從不曾斷絕。
雖然都被姜末明帝,也就是慶朝鎮北王出面否認了,直言“一派胡言”。
眾人面上自然是選擇相信德高望重的鎮北王的,但私下裏誰不嘀咕兩句:
“騙鬼呢?”
你自己的存在就是最大的不合理好嘛!
再加上姜室覆滅,卻無人見過姜室唯一公主的屍身,而因在東南帶領娘子軍和倭寇作戰,最終得封安南王的那位女王爺,據傳有幾分姜末公主的影子。
誰聽了能不多想幾分?
不過這都是沒有實證的猜測,一切最終都要落腳於一句“除了當事人,誰知道呢?”
當然了,民間對於慶朝與姜室最大膽的猜測,莫過於“說不定武帝(秋東)陛下的繼承人,就是姜末明帝的孩子呢!”
不過這個說法基本上沒什麽支持者,眾人大都當做笑話講一講,因為誰也沒見過武帝嘴裏那個不存在的兄長。
主流思想還是認為,武帝秋東的繼承者乃他親生,要麽是孩子生母身份上有問題,要麽是武帝不願繼承人將來有外戚幹政,索性用過繼堵住各方的嘴。
因此後世還衍生出了無數武帝和各路白月光纏綿悱惻的愛情故事,對於白月光身份的猜測,也是人們樂此不疲的話題。
然而只有真正的慶朝皇位繼承者才能知曉,他們和前朝姜家本就是嫡嫡親的一家。武帝他老人家,就是因為看不慣親老子,才動手反了呀。
脾性如此爆裂的武帝,在鎮北王的手劄裏,卻是個集孝順,乖巧,聰慧,溫和,允文允武於一身的帝王。
少年皇帝合上手劄,心說這便是武帝他老人家手劄中所說的“濾鏡”吧。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朝臣關於對姜松的處置, 私底下頗有微詞。
畢竟姜松的身份在那兒擺著,一個在前朝做了二十七年太子,又成功登上前朝皇位, 且和今上有血緣關系,能力不俗之人。
最關鍵的是前朝覆滅, 非姜松之罪,甚至姜松為了挽前朝於大廈將傾, 做出了許多努力,他的能力朝臣們有目共睹, 他在朝臣們心中堪稱完美太子, 他在朝臣心底究竟有多少分量,誰都不敢輕易去賭。
這樣一個人,秋東要是直接殺了他,朝臣雖然心有不忍,但能理解。
秋東不忍殺,封個慎思親王,圈禁在京城, 使其此生不得重見天日,既全了兄弟之情, 又彰顯了仁義, 勉強算個下下之選。
可秋東直接給前朝太子極大信任, 封鎮北王, 統領鎮北軍, 相當於將他的咽□□給前朝太子守護, 這完全是刀尖上跳舞, 很多朝臣心裏是極力反對的。
至於那些人最終沒有選擇阻止,而是默認此事發生, 甚至親眼目送姜松帶著大批人馬離開京城,心裏究竟打的什麽算盤就不好說了。
關於這點,秋東明白,朝臣也明白。
朝臣有各自的立場,站在朝堂上,代表的是他們身後家族,師門,或者說團體的利益。秋東還沒天真到覺得他的人格魅力閃閃發光,所到之處讓朝臣們為之拋棄雜念一心追隨他走。
有分歧是正常的,有人的地方就有利益糾葛,他這個掌舵人因勢利導就行。
君子有君子的用法,小人有小人的用法,若這個朝堂只剩下君子,才真真是一件可怕的事。
秋東牽著蔓蔓的手,叔侄二人站在城墻上,目送阿兄的車隊一路消失在灞橋盡頭。
一陣輕風過,蔓蔓大大的打個噴嚏,瞬間眼淚汪汪,要哭不哭的樣子,癟著嘴悶不吭聲。
秋東彎腰將人抱起,在宮人的陪同下,緩緩下了城墻,乘坐轎攆往王宮方向去。
“想哭就哭吧,舍不得父母是人之常情,在小叔這兒還客套起來了?”
蔓蔓難過的用頭頂小叔胸口,聲音悶悶的:
“不行,他們說往後小叔您是陛下了,蔓蔓要乖乖聽話,否則陛下會生氣,陛下生氣都很可怕。”
似是想起為數不多記憶中關於老皇帝生氣的場景,蔓蔓應景的在小叔懷裏打了個寒顫。
秋東輕笑,小家夥還挺有心眼兒,沒把背後之人給賣了。
可如今森*晚*整*理整個王宮還有哪個不知死活的敢在蔓蔓跟前說這種一聽就是挑撥離間的話?除了蔓蔓的親生母親。
站在大嫂的立場上,舍不得一雙兒女,自然有萬千需要叮囑的,摸不準他這個新帝的脈之前,如此叮囑孩子原也沒甚麽問題。
秋東輕輕拍打小家夥後背,聲音溫和:
“沒關系,現在只有咱們兩人,你可以在小叔懷裏偷偷哭,小叔保證不會告訴任何人。你忘了嗎,小叔對你的疼愛和你爹爹是一樣的。”
蔓蔓當然不會忘,要不然今天就不會是她跟著小叔來給阿父阿母送行,偏將阿弟成成留在王宮內。
但她也記得阿父臨走前的叮囑,知道小叔如今做了陛下忙得很,不能時刻纏著小叔玩鬧,於是很懂事的表示:
“就哭一小會兒,蔓蔓保證。”
“嗯,哭吧。”
等鑾駕回了王宮,蔓蔓早在秋東的懷裏睡熟了。
秋東輕手輕腳將人安置在偏殿榻上,命宮人小心守著,這才去前面處理那一攤子事情。
烏城早已等在前殿,秋東擺擺手叫他免了禮數,直接問:
“有結果了嗎?”
烏城神色嚴肅,雙手將一份名單交到秋東手裏:
“涉嫌此案之人已全部秘密關押。”
秋東展開一瞧,對出現在名單上的人並不意外,只是多少有些可惜。
名單上竟然有三分之一的人,是當初在白虎城時,樂老和費老從各地請回來,跟隨他一路從北邊兒殺回來的,說是他的嫡系也毫不為過。
可這些人此次也跟著朝中那些人一起,意欲將鎮北王截殺在去北境赴任的途中。
烏城見秋東面色不好,猶豫開口:
“陛下,名單上那些前朝老臣想對鎮北王出手臣能理解,要麽是趨炎附勢妄自揣測聖心之輩。”
以為陛下那般厚待鎮北王是不得已為之,是做給王後看,做給前朝老臣看,做給天下人看,因而試圖用鎮北王的性命邀寵於陛下。
“要麽是鎮北王手裏掌握了太多他們的把柄,鎮北王活著一日,他們在朝中便一日不得安寢。
此二者皆死不足惜。可臣相信劉虎他們,是真心為陛下考慮……”
秋東沒讓他把話說完。
能說什麽呢,劉虎是一路從定國軍就跟著他的老人了,戰功赫赫,對他絕無二心,可正是因為這份衷心,便使得劉虎打從心底裏認定鎮北王此人不該存在。
斬草不除根,後患無窮。
在劉虎看來,他是拼了身家性命,為陛下鏟除後顧之憂。
秋東甚至可以肯定的說,不止劉虎如此認為,包括樂老他們亦然,否則劉虎的行動不可能如此順利。
此次事件,說不好是劉虎利用了前朝老臣,還是前朝老臣裹挾了劉虎他們,總之雙方一拍即合,造就了如今的局面。
但秋東早已不只是定國軍的統帥,在定國軍中尚且不能允許有人打著為他好的旗號私自行事,何況如今?
今兒有人覺得為他好,可以私自截殺鎮北王,明兒就有人敢覺得為他好,幹涉更多。
這個口子一旦打開,後果不堪設想,帝王的權威不容質疑。
秋東背著手在烏城跟前轉了兩圈兒,便讓烏城明白此事對秋東而言有多為難,相識這般久以來,烏城還從未見過秋東如此舉棋不定的時候。
烏城內心惴惴,一咬牙,站起身,小聲道:
“陛下,不若臣親自出面,送劉虎他們上路吧?”
秋東搖頭,偏頭問烏城:
“其實在你看來,劉虎唯一的錯是行動太過莽撞,被朕提前發現了端倪吧?朕知曉包括樂老他們,都認為朕此舉太過托大,將身家性命與江山視如兒戲,極為不智。”
所以劉虎他們半道截殺鎮北王的計劃,是在滿朝文武默認下進行的。
烏城沒吭聲,默認了。
他明白陛下與鎮北王之間的兄弟之情,鎮北王於陛下而言,亦兄亦父。若鎮北王是個卑鄙小人還罷了,他此刻還能理直氣壯的勸陛下一句——
江山為重,大局為重!
可鎮北王在品性上堪稱君子,能力上也挑不出錯,要他開口勸陛下為了江山穩固,親手賜死鎮北王,這種事他還真做不出來,甚至滿朝文武也沒人願意去做這個惡人。
這個道理秋東自然也明白,甚至他本人並沒有烏城所看到的那般為難。
打從做出讓阿兄真的手握重權,鎮守北境的決定後,他就預料到了如今的局面。
不止是他,包括阿兄本人也明白他即將面對的是什麽。可以想見軍中不服阿兄者眾。
既然早知如此,依然堅持,自然有各自的道理,雖然他們兄弟二人所想可能並不一致。
姜松是能確保他對朝廷並無反心,內心坦蕩,故而一往無前。
而秋東是無意在此成家生兒育女,打從一開始阿兄的孩子便是他的繼承人。
外人不能理解姜松的想法,更加無法理解秋東的想法。這種事也只有時間才能給出最終答案。
秋東似是終於下定了決心,拍拍烏城肩膀:
“劉虎他們的心意朕明白,可他們犯下的事夷三族也不為過,朕若因此降罪他們,你們卻也無人服氣。
這樣吧,劉虎不是懷疑鎮北王對朕的衷心,對朝廷的衷心嗎?就讓劉虎等人隨鎮北王遠赴北境,親眼看看鎮北王對朕,對朝廷的心究竟是黑是白。”
烏城先是一驚,再是大喜,忙躬身感激道:
“臣替劉虎等人謝陛下開恩。”
雖然劉虎他們的計劃早被陛下暗中識破,未能成行,可這不代表他們所犯之罪就能減輕,有眼下結局,已經是他能想到最好結果了。
如此一來,劉虎會覺得陛下還是信任他,甚至是偏心他,把他當成心腹,將他貶去北境其實是起了監督鎮北王的作用。
可換個方向去想,劉虎追隨陛下南征北戰,功勞不小,原本能封妻蔭子,前途大好,說不定將來還能陪葬忠臣陵,保家中子孫三代富貴無憂。
如今被發配去北境,且是在被他狠狠得罪過的鎮北王手底下過活,何嘗不是一種深刻的懲罰?
不過這些烏城是管不了了,最多看在袍澤的份兒上,幫劉虎照顧好家小,不叫被人欺淩。
秋東擺擺手,低頭繼續處理折子:
“去吧,朕就不見他們了,你替朕送送,叫即日啟程。”
烏城腳步輕快的離開,秋東輕笑一聲,將手中寫的花團錦簇溜須拍馬的折子打回去。
若作為鎮北王的阿兄連收服劉虎幾個刺頭的手腕都沒有,何談掌管整個鎮北軍?
都以為劉虎會在鎮北王麾下受折磨,可秋東相信他兄長這點容人之量還是有的。
劉虎等人可以輕拿輕放,因為處置的重了,會讓一路追隨他走來的人寒心。可與此同時,秋東也得給某些人心頭緊緊弦。
“傳召樂重恩大人,命他主審此案,著大理寺與刑部聯合清查,此次參與者,一經證實,嚴懲不怠。”
大太監樂喜眼皮狠狠一跳,恭恭敬敬出了太和殿大門,才敢抹一把額上滲出的冷汗,小跑著去傳旨。
這朝中要變天了!
都以為陛下初初登基,對前朝老臣多有優待,委以重任,眾人便覺得他好脾氣,因而忘了陛下可是屍山血海裏殺過來的,最不缺殺伐果斷之氣。
這下好了吧,連他一個做奴才都明白,在主子手底下做事,最緊要的就是聽話,主子的喜怒哀樂便是奴才的晴雨表。
做奴才最忌諱的便是打著替主子著想的名頭,私自為主子做主。
誰要是覺得主子糊塗了,自個兒比主子還英明,擅自替主子做出決定,那大概說,距離死期不遠了。人傻不可怕,乖乖聽話主子總少不了賞一碗飯吃,就怕那等自作聰明的糊塗蛋,這下完犢子了吧!
哎喲,這回不知道要掉多少腦袋,他還是趕快去宣旨,別耽擱了陛下的事為要。
樂重恩接到旨意的同時,消息也就在朝中上下傳開了。
所有人都從陛下的只言片語中感受到了他的怒氣,在驚訝陛下對朝野內外把控的同時,不得不夾著尾巴做人,生怕被牽連其中。
風聲鶴唳。
即便如此,朝中每日還是有人被大理寺請走,誰都不曉得那些人在大理寺的嚴刑下會招供出什麽,行走坐臥都戰戰兢兢。
再無人敢小看負責主審此案的樂重恩,也無人覺得他年紀輕輕身居高位,是陛下偏袒,是受了家族恩蔭。恨不能遠遠躲著這個煞神走。
樂重恩更是忙的腳不沾地,連著月餘不著家。
這日他好不容易被家中老仆請回家,在書房見到的是神色端肅的祖父。
樂家老爺子自問歷經三朝,跌宕起伏,什麽大風大浪都見過,也被這段時間孫子折騰出的動靜驚的不輕,他開門見山問孫子:
“如今老夫也算看出來了,鎮北王乃陛下逆鱗,有人動了他的逆鱗,他如今是誰人的勸諫都聽不進去。
可重恩啊,如此下去是要動搖朝綱的,不論陛下是要讓眾人看清他的底線,還是借此清除朝堂蛀蟲,都操之過急了呀!”
樂重恩坐在祖父對面,仔細為老人家斟一盞茶水遞過去,緩聲道:
“何來操之過急?”
老大人用飽經世事的語氣道:
“從朝中到地方,一下少那般多人,朝堂是會停擺的!老夫知陛下看不慣朝中那幫蠹蟲久矣,但這得講求一個穩,能叫政權平穩落地,比什麽都重要!”
再者說,孫子此舉得罪的人太多了,滿朝樹敵,對孫子將來的發展而言,並非好事。
樂重恩看出了祖父的未盡之言,卻道:
“鎮北王在離開前,將杜恒等人留給陛下,您怎知他沒留下其他東西呢?”
那杜恒可是鎮北王妃的娘家兄弟,為鎮北王出生入死多年,鎮北王對其信任非常,他本人站在那兒,很多時候就能代表鎮北王的意思。
有那些人支持,京中亂不起來。可見鎮北王與今上的關系,比眾人私下忖度的要親密許多。
“何況,孫兒從不覺得這天下缺了哪個就真會停擺,您或許還不知曉,陛下早就已命人舉薦各地有為之人,一旦哪裏有了缺口,立馬就有人補上。”
老大人欲言又止。
樂重恩起身,沒叫他把話說出來,緩緩道:
“祖父,在您看來如此得罪人之事,您覺得為何會落在孫兒身上?您可知費府那邊,每日都能接到來自宮裏的賞賜?陛下的意思還不明顯嗎?”
不過是費家作為鎮北王外家,並未參與此事,且在察覺事情有異後,第一時間進宮面聖。
而樂家,選擇了隔岸觀火。
本以為隔岸觀火能全身而退,可如今瞧著,陛下那裏是容不得左右逢源的,火還是燒到了樂家身上,命他主審此事,就是對樂家的敲打。
本朝第一大案,從朝堂到地方,涉案大小官員共計五百四十八人。
秋東一聲令下,全部人頭落地,菜市場日日砍頭,足足兩月過去,空氣中還殘留著揮之不去的血腥氣。
知情人對其三緘其口,諱莫如深。
史稱“嘉和要案”。
因為涉及的當事人之一乃鎮北王,身份敏感,就連記錄起居註的官員都對這段描述采取了春秋筆法。
官員不敢多言,民間對真相知曉一鱗半爪,經過各種傳播和加工,衍生出無數版本的猜測演義,一代代流傳下去。
正史中,慶朝開|國皇帝和任何一個朝代的開|國帝王一般無二,都有傳奇的經歷,大刀闊斧進取的手腕,文治武功令人信服,一舉一動都散發著讓群臣自願跟隨的魅力。
以及他終生未娶,早早過繼了據傳是他兄長家的孩子做嗣子,將皇位順利傳給侄女,且侄女繼承了他的理念,繼續實行他留下的改革和制度,共同開創了一代盛世先河的舉動,都為他的傳奇經歷再添一筆。
知道真相之人三緘其口。
在歷史眾多開國皇帝中,武帝秋東也是值得後人不斷探究的六邊形帝王。
然而在野史中,這位開國帝王和前朝皇室有著剪不斷理還亂的關系。
雖然隨著時間的流逝,當年的知情者和見證者逐漸退出朝堂,清楚這一段關系過往之人也化為塵土。
可人們對那段過往的探究卻從未停止,終究有只言片語流傳除去。
民間關於慶朝開國皇帝秋東,乃姜末幽帝第二子,姜末明帝之弟的傳聞從不曾斷絕。
雖然都被姜末明帝,也就是慶朝鎮北王出面否認了,直言“一派胡言”。
眾人面上自然是選擇相信德高望重的鎮北王的,但私下裏誰不嘀咕兩句:
“騙鬼呢?”
你自己的存在就是最大的不合理好嘛!
再加上姜室覆滅,卻無人見過姜室唯一公主的屍身,而因在東南帶領娘子軍和倭寇作戰,最終得封安南王的那位女王爺,據傳有幾分姜末公主的影子。
誰聽了能不多想幾分?
不過這都是沒有實證的猜測,一切最終都要落腳於一句“除了當事人,誰知道呢?”
當然了,民間對於慶朝與姜室最大膽的猜測,莫過於“說不定武帝(秋東)陛下的繼承人,就是姜末明帝的孩子呢!”
不過這個說法基本上沒什麽支持者,眾人大都當做笑話講一講,因為誰也沒見過武帝嘴裏那個不存在的兄長。
主流思想還是認為,武帝秋東的繼承者乃他親生,要麽是孩子生母身份上有問題,要麽是武帝不願繼承人將來有外戚幹政,索性用過繼堵住各方的嘴。
因此後世還衍生出了無數武帝和各路白月光纏綿悱惻的愛情故事,對於白月光身份的猜測,也是人們樂此不疲的話題。
然而只有真正的慶朝皇位繼承者才能知曉,他們和前朝姜家本就是嫡嫡親的一家。武帝他老人家,就是因為看不慣親老子,才動手反了呀。
脾性如此爆裂的武帝,在鎮北王的手劄裏,卻是個集孝順,乖巧,聰慧,溫和,允文允武於一身的帝王。
少年皇帝合上手劄,心說這便是武帝他老人家手劄中所說的“濾鏡”吧。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